症狀:
蕭啟信醫師表示,產婦待產的時候,通常會灌腸,並且過了一天的禁食,所以生產後發生排便的情形較少,住院期間(自然產三天)約只排便1~2次。但是,懷孕後期較會產生痔瘡的問題,尤其生產的時候,會陰部的傷口有時會裂到肛門,使得肛門的靜脈曲張,使得生產時造成脫肛產生疼痛。
林禹宏醫師也表示,生產時因為先灌腸,所以較少排便,因為先灌腸可以避免產檯污染,及較好生產,但是在懷孕期間較容易發生便秘的情形,因為孕期子宮變大會壓迫到血管腸子…等,使得便秘的情形更嚴重,進而形成痔瘡;而生產時也會形成痔瘡,因為用力過久,甚至會造成脫肛的情形。廖倍良醫師表示,產後3~4天不排便,應屬正常現象。
原因:
廖倍良醫師表示,孕產婦在懷孕生產期間容易在直腸肛門發生靜脈曲張,產生壓迫血管造成血液回流不良,而形成痔瘡。
解決方法:
廖倍良醫師表示若發生痔瘡,沒有嚴重的情形,通常會自然痊癒。解決方式如下:
A. 初期可以採多喝水、或多吃纖維的食物。
B. 也可採藥物治療,如擦藥或塞藥,使用軟便劑,可以讓產婦排便,傷口較不嚴重,廖倍良醫師表示較不建議使用瀉藥;也可以坐浴讓血液循環改變便秘情形。
C. 若是情形嚴重,如有*管的現象,則建議要開刀治療。
林禹宏醫師則表示若生產完後仍有痔瘡的情形,最好採坐浴的方式改善,如泡溫水、多吃蔬菜水果等纖維質的食物或使用痔瘡塞劑,以避免便祕,通常會症狀改善。
蕭啟信醫師建議,通常會使用採用泡盆的方式,方法是溫水加上消毒藥水(碘酒),建議泡三天的時間,可以早晚各泡一次,約泡10~15分鐘,即可改善,不建議採手術治療,若是產後兩個月後,仍有痔瘡的情形,則建議看肛門直腸科。
(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)
留言列表